橙红垂幕菇,惊艳的菌类艺术品
橙红垂幕菇,又称垂幕菇,是垂幕菇科垂幕菇属的一种真菌,它属于木腐菌类,主要生长在阔叶树枯木或腐朽的树桩上,橙红垂幕菇的子实体呈伞状,菌盖直径 3-10 厘米,初期呈钟形,后期近平展,边缘内卷,颜色为橙红色至橙黄色,有辐射状细条纹;菌肉白色,薄;菌褶延生,稍密,宽,不等长,初期白色,后期粉红色至肉桂色;菌柄长 3-8 厘米,粗 0.5-1.5 厘米,圆柱形,白色至污白色,空心,上部有细绒毛,向下渐粗,基部稍膨大。
橙红垂幕菇的菌盖下面有一层膜质的垂幕,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,垂幕展开后呈辐射状,宽可达 10 厘米,边缘薄,内卷,垂幕的颜色和形态随生长环境和发育阶段而变化,在幼菇期,垂幕呈白色,随着菌盖的展开逐渐变为橙红色;在成熟阶段,垂幕逐渐变薄,甚至消失。
橙红垂幕菇的菌褶边缘有锯齿状的突起,这也是它与其他垂幕菇属真菌的区别之一,菌褶的颜色与菌盖相似,也是粉红色至肉桂色,菌褶下面有横膈膜,将菌褶分为上、下两部分,横膈膜上有许多小孔,是担孢子的通道。
橙红垂幕菇的菌柄中空,有纵条纹,上部有细绒毛,菌柄的颜色与菌盖相似,也是白色至污白色,菌柄的基部稍膨大,有时会与菌盖的基部相连,形成一个整体。
橙红垂幕菇的担孢子椭圆形至近球形,无色透明,光滑,大小为 5-7×3-4 微米。
橙红垂幕菇是一种可食用的真菌,味道鲜美,口感滑嫩,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,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,在一些地方,它被人们当作一种野生蔬菜来食用。
橙红垂幕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等地,也见于日本、韩国、印度尼西亚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越南、尼泊尔等国家,它生长在海拔 1000-2000 米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,多生于栎、栗、栲等阔叶树的枯木或腐朽的树桩上。
橙红垂幕菇是一种珍稀的野生食用菌,数量稀少,生长缓慢,由于人类的过度采集和森林的破坏,它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,为了保护橙红垂幕菇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,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研究和保护,禁止非法采集和买卖,我们也应该倡导人们树立环保意识,保护我们的森林和生态环境,让橙红垂幕菇这一美丽的真菌能够在自然界中继续繁衍生息。